学校主页 | 中文 | English
 
 
 
 
当前位置: 首页>>教师观点>>正文
 
 

【王辉】中小银行合并重组与银行业系统性风险防范化解——基于多重网络的研究视角

[发布日期]:2025-09-15  [浏览次数]:

近日,我院王辉教授,与世纪证券有限责任公司邱育涛(我院2025届金融工程硕士毕业生)、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金融研究中心陈旭副研究员和中国工商银行现代金融研究院朱家雲(我院2023届金融工程硕博连读毕业生)合作撰写的论文《中小银行合并重组与银行业系统性风险防范化解——基于多重网络的研究视角》发表于《金融研究》2025年第6期。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将对中小金融机构风险的及时处置作为当前风险防控的主要任务之一。在对中小金融机构风险的处置过程中,合并重组不仅有助于帮助中小金融机构缓解经营压力,还成为区域金融风险化解的重要抓手。本文基于2007-2022年间近九百家银行的资产负债表构建了银行间同业资产网络、共同持有资产网络以及地域贷款网络,在多重网络模型的基础上,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不同银行合并重组方案对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的影响机制。

研究结果表明:(1)从对系统性风险的事前防范效果来看,将规模相近的中小银行相互合并的方案要比将大型银行与中小银行合并的方案更有效;将资产配置相差较大的中小银行进行合并的方案整体上要优于将资产配置相差较小的中小银行进行合并的方案;按照网络位置进行合并的方案只有在较大规模的合并中才能发挥作用;按照地理位置进行合并的方案对于地域冲击带来的系统性风险有显著降低效果。(2)从对系统性风险的事后化解效果来看,如果在危机发生后对银行展开救助,救助“大而不能倒”的系统重要性银行比先救助“多而不能倒”的非系统重要性银行更有效率。(3)如果考虑到在现实中银行合并时可能引入的第三方注资,从效果来看:当合并规模较小时按网络位置进行合并的方案效果最好,而当合并规模较大时将中小银行与大银行进行合并的方案效果最好。但如果将注资所带来的成本也纳入考虑,此时中小银行与大银行进行合并的方案效率显著高于其他方案。(4)面对力度小而范围大的外部冲击,大部分银行合并重组方案对系统性风险的防范化解效果均无显著效果,仅按地理位置合并方案能够发挥一定作用。

基于上述结论,政策建议如下:(1)因地制宜推动银行业合并重组进程。中小银行合并重组是涉及银行管理层、监管机构、市场参与者等多方面的系统工程,应综合考虑宏观环境、中小银行本身实力以及地方政府财力等因素制定合适的合并方案,打造合并重组的样板模式。(2)构建危机下银行业风险事件应急处理机制。中小银行合并后盈利能力仍相对有限,在经济下行周期,造血能力不足的中小银行仍有可能发生各类风险事件。此时要果断推进机构破产重组,有效阻止银行业资产流失以及风险的进一步传播和蔓延。考虑到现实中在救助资金有限,此时优先救助系统重要性银行更有效率。(3)丰富银行业系统性风险治理手段工具箱。推动中小银行合并不是防范治理系统性风险的唯一方法,银行合并不会直接消灭不良资产,也不能确保提升机构经营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因此,需要推动中小银行定期进行资产质量评估,确保不良资产的识别和计量准确无误,以畅通不良资产化解机制、优化内源性资本积累机制等多重措施作为风险治理补充手段。

本研究得到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平台资本垄断视角下金融风险防控研究”(22JZD01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异质性关联网络的系统性风险演化机制与防范化解研究”(72273165)以及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2023M743316的资助。

撰稿:王辉

审核:彭俞超



下一条:【张欣然】When Do Short Sellers Trade? Evidence from Intraday Data and Implications for Informed Trading Models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