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央行动态第2期(2017年12月3日-2017年12月9日)
日本松口QQE,五大央行达共识;央行回应IMF,中国监管再加码
【高层言论】
点评:在现代货币政策的执行过程中,预期指引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央行会在执行货币政策之前与市场进行充分的交流,以避免过于“突然”的货币政策对经济造成较大的冲击。值得注意的是,一直坚持宽松政策的日本央行和没有明确表态的中国央行在本周同时向市场发出了紧缩的信号,这不仅标志着“货币政策正常化”成为越来越多央行的共识,更标志着美、欧、英、日、中五大央行在货币政策的未来走势上真正达成一致。在五大央行的主导之下,全球加息周期的趋势将不可逆转。
1. 2017年12月8日,英国央行公布的一份调查显示,公众对中期的通胀预期升至逾两年最高,英国人也预期央行升息步伐将会加快。调查显示,未来两年的预期通胀从2.7%上升至2.9%,未来五年的预期通胀上升至3.5%。现在63%的民众预计未来一年利率上升,高于英国央行8月进行上次调查时的42%。
——来源:路透中文网
2. 2017年12月8日,黑田东彦在讲话中指出,日本央行可以在必要时采取适当的退出措施。退出QQE将是日本央行未来就货币政策进行沟通时非常重要的议题。日本央行有从QQE顺利退出的必要工具。此外,日本央行将与市场就货币政策密切沟通,以稳定市场预期。
——来源:东方财富网
图1:日本央行行长黑田东彦
(图片来源网络)
3. 2017年12月6日,芝加哥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查尔斯-埃文斯(Charles Evans)表示,12月加息的理由并不“明显”,他补充说,如果在明年夏天之前推迟加息,并看看通胀和市场对物价上涨的预期是否会被提振起来,那就更明智了。
“也许是时候停下来看看通胀预期是否会与我们的2%目标一致了。”埃文斯在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表示,“如果判断是我们可能低估了2%的通胀目标,或许我们会暂时停止加息,评估更多的信息,这或许等到2018年年中。”
——来源:东方财富网
4. 2017年12月5日,央行金融研究所所长表示,如果央行长期保持低利率水平,就容易鼓励银行的冒险行为,这种冒险行为很有可能与央行的货币政策之间形成博弈,即市场会预期央行在金融市场受到压力时会降低利率,这反而会鼓励一些高杠杆的银行过度承担风险。央行的货币政策应当抑制银行的冒险行为,特别是不能给予市场利率长期处于低位的预期,防止市场通过过度的冒险行为倒逼央行。
——来源:证券时报网
5. 2017年12月7日,美联储前主席艾伦?格林斯潘表示,目前价格高涨的比特币,就像是美国独立战争时期的 “大陆币”,没有金银等作为支撑,虽然能购买到产品和服务,但最终没有任何价值。当然格林斯潘也认为比特币反映了人类创造价值的能力,是人类创造价值的一个例子,只不过其并不是理性的货币。
——来源:凤凰网
图3:美联储前主席艾伦?格林斯潘
(图片来源网络)
6. 2017年12月5日,美国参议院银行委员会在两党投票中,以22票赞成1票反对通过了对杰罗姆·鲍威尔担任美联储主席的提名。
——来源:广州日报
【政策取向】
点评:与预期指引不同,央行在货币政策的执行过程中会非常谨慎,这也导致央行在货币政策的执行上总会出现“雷声大雨点小”的特征。可以发现,虽然多数国家的央行已经相继加入支持加息的阵营,但真正执行加息政策的国家却寥寥无几。同时,从货币政策的国家结构可以发现,进行加息的国家大多数是发达国家,而发展中国家大部分采取了按兵不动或者降息的政策。这也反映出背后的经济原因:发达国家大多数已经率先走出了衰退,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仍然乏力。
1. 2017年12月6日,巴西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宣布,将基准利率从7.5%下调至7%。这是巴西央行连续第十次降息,调整后的基准利率为1986年以来的最低值。
巴西央行表示,到明年2月货币政策委员会下一次会议的时候,如果经济发展顺利,将会再次轻微下调利率,但最终要根据整体经济的发展状况和风险评估来决定。
——来源:长江商报
2. 2017年12月6日,印度央行在货币政策会议后宣布将基准利率维持在6.0%不变。分析人士认为,这是央行平衡稳增长和控通胀的结果。
数据显示,印度10月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3.58%,涨幅高于9月的3.28%,通胀压力有加剧之势。专家指出,印度通胀率很可能在明年3月底前超过央行设定的4%中期目标。
同时,印度今年第三季度经济增速为6.3%,扭转了连续五个季度增速下降的趋势。不过,印度经济增长仍面临诸多制约因素,印度央行仍需保持相对较低的利率以促进经济增长。
——来源:城经网
3. 2017年12月5日,澳洲联储公布利率决议,维持利率在1.5%的水平不变。
——来源:中财网
【关键数据】
点评:随着年底的临近,金融系统内流动性的问题再次显现,银行年底结算和资金回笼会显著提升资金面的压力。因此,在人民银行“去杠杆”的大背景下,如何利用结构性工具实现资金面的平稳跨年便成了一大看点。近年来,随着公开市场操作、常备接待便利、中期借贷便利等结构性工具的使用,人民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箱已经大大丰富,货币政策的灵活性和主动性也大大加强。可以预见,人民银行将会重启“削峰填谷”的货币政策操作,通过逆周期的调节手段,使资金的供给和需求达到结构性的匹配。
1. 本周央行在公开市场操作中累计净回笼5100亿元,创10个月单周新高。市场人士指出,月初市场资金面较为宽松,央行实施净回笼,引导流动性向中性适度水平回归,也为后续应对可能出现的资金面波动腾挪了空间。进入月中,各类因素影响将开始加大,预计央行将适时适量重启投放操作,资金面有望实现平稳跨年。
——来源:中国证券报
2. 2017年12月8日,美国劳工部公布了美国11月非农报告。美国11月季调后非农就业人口增加22.8万人,预期为增加20万人,前值修正为增加24.4万人。美国11月失业率为4.1%,持平预期,继续维持十七年低位。美国11月私营部门就业人数增加22.1万,高于预期19.5万。
——来源:中金在线
【热点问题】
点评:“如何防止系统性风险”已经成为中国金融领域工作的主题。而在新的“一委一行三会”的监管体系之下,中国的金融监管将摆脱“九龙治水”的分业监管局面,进入“实质重于形式”的“穿透监管”阶段。随着互联网金融、资管业务、现金贷领域中的金融乱象得到规范,中国金融监管将会逐渐呈现出“牌照化”的特征,即所有金融业务的开展都需要牌照,而所有有牌照的机构都将纳入监管。因此,虽然在当前的强监管之下,金融体系将会面临整治的“阵痛”,但从长远来看,一个规范而健全的金融体系才能实现更持久的增长,使中国真正成为金融强国。
1. 2017年12月8日,中国人民银行科技司司长李伟在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下称“协会”)举办的中国互联网金融论坛·天津于家堡峰会,暨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天津基地入驻仪式上表示,金融科技带来的新安全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金融业务交叉风险逐渐增强。第二,业务创新合规性风险不断加大。第三,网络和信息安全问题突出。第四,技术依赖风险不容忽视。
——来源:凤凰网财经
2.2017年12月8日,由上海票据交易所主办的票据市场改革发展高峰论坛在上海举行。中国人民银行党委委员、行长助理刘国强,中共上海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周波出席论坛并致辞。刘国强要求,上海票据交易所应坚决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国金融工作会议部署,以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为目标和宗旨,切实支持中小企业融资,不断提高风险防控能力,深化票据市场改革,共同推动市场规范健康发展。
——来源:新浪财经
2. 2017年12月7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公布了中国“金融部门评估规划”更新评估核心成果报告。报告肯定了中国金融体系在促进经济快速增长的作用以及中国的各项监管措施, 但同时提醒其规模和复杂性都在迅速提高,希望中国警惕金融体系潜在的风险。
中国央行回应称,报告关于压力测试的相关表述未能全面反映测试结果。同时,2017年以来,包括国企在内的企业利润大幅回升,许多地方政府债务也对应未来有现金收益的资产,不良贷款率被低估的余地不大。
——来源:东方财富网
3. 2017年12月7日,央行行长周小川在中央国家机关工委官方微信紫光阁微平台发表文章称,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坚持把维持物价稳定和防控系统性金融风险作为金融宏观调控的核心目标,实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强化逆周期调节;他强调,尽快实现金融监管全覆盖,避免监管空白,搞金融的都要持牌经营,所有金融业务都要纳入监管。
——来源:中新经纬
4. 2017年12月2日,央行副行长潘功胜在出席论坛时表示,下一步监管部门正在考虑修订此前运行多年的小贷公司监管规则;不同业态的金融市场应该具有相当的公平性,网络小贷的业务面向全国、而管理却是地方金融机构,存在严重监管套利。另外,对于普惠金融,潘功胜特别点明,普惠金融只是金融,必须要有规则的约束,面向长尾人群的金融服务,更应当是负责任的。
——来源:新京报
图4: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潘功胜
(图片来源网络)
(整理:何山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博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