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 中文 | English
 
 
 
 
当前位置: 首页>>教师观点>>正文
 
 

【李建军】互联网金融课程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发布日期]:2018-07-09  [浏览次数]:

由我院李建军教授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吕勇斌副教授合作撰写的教学研究论文《互联网金融课程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发表在《中国大学教学》2018年第5期上。

金融与科技融合、科技助推金融创新是现当代金融发展的主要特征。近年来,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快速发展,在金融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形成了金融科技范畴,改变了传统金融生态,引起了金融业态的变革。金融学科的发展与金融实践的发展密切相关。互联网金融等新金融业态与模式的发展,对高校金融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金融教育应培养既具有金融专业知识又具有互联网思维的复合型、跨界性现代金融人才,建立在传统经济学框架下的高校金融教育面临严峻的挑战。新金融业态发展的现实要求高校与时俱进,深化教育改革,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应用型金融人才。

国内高校在互联网金融教育、金融科技教育方面的探索还处在初期阶段,由于经验不足、资源有限以及互联网金融行业本身的因素,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仍面临不少问题,具体归纳分为四个方面: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专业建设质量不高;理论创新不足,课程体系建设相对滞后;教学资源平台短缺,教学理念与方法陈旧;实践教学内容不足。

针对高校互联网金融课程建设与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作者提出互联网金融课程相应的对策建议。包括:强化理论研究,完善金融科技学科体系;以市场为导向,重构专业人才培养新目标;注重学科交叉,优化互联网金融课程体系;紧扣时代发展,更新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创新互联网金融教学模式与教学手段;建设高质量的金融科技教师队伍。

以互联网为连接的现代金融日益走向科技化,互联网金融成为新业态,技术推动下互联网金融创新对高校金融人才培养提出了新挑战和更高要求。因此,高校金融人才培养必须转向培养能够应用现代科技手段设计开发与管理金融产品、金融服务及管控金融风险的金融与科技复合型人才上来。互联网金融、金融科技的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体现了时代发展的要求,是高校必须做好的具有挑战性的工作。



上一条:【谭小芬】全球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新兴经济体资本流动的影响 下一条:【张学勇】基于网络大数据挖掘的实证资产定价研究综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