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院李建军教授、彭俞超教授,在读博士生冯可欣,以及中山大学国际金融学院邓贵川副教授合作撰写的论文《经济周期与污染排放强度——机制分析与政策应对》发表于《金融研究》2024年第1期。
随着我国经济迈入新发展阶段,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如何处理好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提升经济增长质量,是未来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该论文首先结合1998-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污染排放数据考察经济周期与污染排放强度之间的关系,发现污染排放强度呈现逆周期性。基于这一事实,接着构建了带有环境约束的两部门异质性企业模型,刻画污染排放强度的动态特征,并从企业结构效应和家庭一般均衡效应角度,分析污染排放强度逆周期性的理论机制。
数值模拟发现,经济下行时,减排项目收益率相对非减排项目下降幅度更大,企业倾向于投资非减排项目,投资减排项目的企业数量减少,使得污染排放强度上升。与此同时,污染问题带来的负外部性增加,并通过劳动供给下降和劳动成本上升降低企业利润,阻碍企业主动减排和经济绿色可持续发展。经济上行期则相反。政策分析表明,当经济处于下行周期时,盯住污染排放强度的排放税政策、清洁设备补贴政策以及污染企业信贷限制政策,均能有效抑制污染排放强度上升,其中,排放税政策和补贴政策通过企业部门的结构效应缓解了环境影响。
该论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第一,鉴于不同经济周期下企业污染减排行为存在差异,政府需要因势利导,在不同的经济周期下给予企业差异化的政策实施力度。第二,在一定程度上鼓励金融部门进行风险分担,推动绿色金融发展,发挥对绿色企业的资金支持和引导作用。第三,政府应鼓励企业加大对节能降碳先进技术、减排项目风险管理工具等绿色技术的研发投入,提升绿色技术创新能力。同时搭建信息交流平台,推动绿色工艺创新协同,推广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企业对绿色低碳技术管理的能力,以此推动经济绿色高质量发展。
撰稿:冯可欣
审核:彭俞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