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9月26日 晚 7点,应金融学院和国际金融研究中心之邀,牛津大学经济学博士,英国Durham商学院经济学讲师,华东师大特聘紫江学者、客座教授,中央财经大学客座教授张志超来我校做学术演讲,演讲主题为国际储备管理的变革与中国。 此次学术演讲是金融学院 “经济与金融学名家论坛”第十七期,由金融学院院长、中央财经大学国际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张礼卿教授主持,我校近两百名师生踊跃参加。 张志超教授主要从外汇储备的历史、储备功能、最佳储备量和储备结构四个方面做了详细介绍。其中,重点突出了外汇储备的新功能和外汇储备的经济稳定器功能这两个方面。从外汇储备的历史来看,张教授认为,由于受到 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目前外汇储备增长最快的地区是亚洲。在危机期间,外汇储备多的国家受到的冲击相对较小,而储备少的国家则受到了较大冲击,这一现象鼓励了亚洲地区国家增加自己的外汇储备,以减少外部冲击程度。从功能方面来看,张教授认为,外汇储备传统的国际支付需求、政策货币干预和财富分散化的手段和途径的功能正在弱化,而信心储备、谨慎储备或保险储备成为储备功能的主要方面。
对于最优储备量, 张教授认为,传统认为应保持 3-4个月进口量的外汇储备量仅仅是从国际支付工具的角度予以考虑的,它并不能适应于迅速变动的现代经济。 张 教授进一步指出,最优储备量应该取决于经济变动性的需要而定,而非某个绝对数量可以满足,并且这个量应该服从并服务于上面提到的经济的安全和稳定性。
除了外汇储备规模之外,储备的货币构成也是目前经济界热议的话题。如何保持外汇储备结构最优化,减少持有外汇储备的机会成本,避免外汇储备的贬值成了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 张 教授提到了最优货币构成的三种理论分析方法,并用其中的平均收益与方差分析法对这一问题做了较为详细的说明。
在讲座中,张志超教授始终强调:目前中国的外汇储备最重要是从稳定和安全的角度考虑,发挥其经济稳定器的作用,避免经济波动,保持经济稳定;其次再考虑外汇储备的盈利性,并且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也要服从和服务于安全和稳定。面对中国外汇储备数量过多所造成的流动性过剩、通货膨胀加大,张教授建议可以将外汇储备与保障基金的建设联系起来,设立中央保障基金、分省保障基金和特殊保障基金如社会保障基金、粮食保障基金和教育保障基金等。
在场学生反应热烈,积极提问,张志超教授作出精彩回答。张礼卿院长最后对整场演讲作了精辟的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