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 中文 | English
 
 
 
 
当前位置: 首页>>金融学院故事>>奋斗金融人>>正文
 
 

"立鸿鹄志,做奋斗者"的北京市三好学生——李俊成

[发布日期]:2019-12-31  [浏览次数]:

精彩金融事,奋斗金融人,讲述咱金融学院自己的故事。这里有“故事”背后的故事,带你去了解集体荣耀凝结的点滴过程,去探索团队成长的曲折路径,去感知一个你熟悉但却又可能还不够熟悉的精彩金融事。这里也有你身边的老师、同学,亦或是校友的故事,有他们的生活经历、感悟、坎坷与荣耀。在这里,我们为荣誉鼓掌,但更关注集体和个人成长经历,以及从无到有的奋斗过程。客观、真实是我们的态度,读罢文章,我们希望你看到一个优秀的集体或个人的发展轨迹,更希望这些“身边榜样”的足迹,能够引导你,走向更好的自己。

"立鸿鹄志,做奋斗者"的北京市三好学生——李俊成

 

李俊成,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2017级博士生班学生(2015级硕博连读研究生),中共党员,现任金融学院博士生党支部书记。获评北京市三好学生、校“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获得教育部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连续两年度)、中央财经大学学业一等奖学金(连续五年度)等奖项。曾带领金融学院2015级研究生第二党支部获评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先进党支部,带领金融学院博士生党支部以小组第一的评比成绩获选中央财经大学学术科研特色先锋党支部。申报的党建课题《博士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获金融学院党建和思政工作研究项目立项(已结项);组织开展的“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主题党建活动,作为新时代高校党建示范创建和质量创优成果,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展出;撰写的文章《信仰,青年前进的脉络》在金融学院党委组织的“学习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征文中获一等奖。目前,已在Emerging Markets Finance and Trade(SSCI)、《世界经济》、《金融研究》、《国际金融研究》、《经济学家》、《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等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发表(含录用)学术论文多篇。所发表论文获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并获评《国际金融研究》年度优秀论文、中央财经大学骋望奖励基金——优秀论文奖等多项奖励。在2019年中国国际金融学会年会上,中国银行董事长为李俊成同学与其导师李建军教授的合作论文颁奖。

立鸿鹄志,做奋斗者

【谈学习】

读书不是为了成为更好的自己,是为了更好地成为自己

在做国奖经验分享、科研经验分享的时候,很多同学都对“如何高效地发Paper”、“读博是不是更好找工作”这类问题非常的关心。但就我个人的经历和体会来说,我觉得大家首先要关注的问题是:你自己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你真正的兴趣是什么?

很多同学在考量如何发论文、是否读博的时候,表现出了较强的功利心,他们非常关注科研成果、博士学历对自己的评优评奖、未来发展带来的帮助和作用,却没有问问自己对科研究竟感不感兴趣。梁启超说“做学问不为什么,就为我的兴趣,为学问而学问”。举个例子说吧,马克思本来身在工人运动第一线,当他深感工人运动缺少理论支持时,就退出一线去研究资本论等理论。当时他已穷得揭不开锅,说“从来没有像我这样一个最缺少货币的人来研究货币”。如果仅为了对自己有用,那马克思就应该去经商,好好赚一把货币。但他以学问为乐趣,为人类不断扩充知识边界。后来的实践也证明,马克思的经济、哲学理论演绎出一个轰轰烈烈的新时代。所以,如果对科研有浓厚的兴趣,有“板凳甘坐十年冷”的科学精神,并且乐于探索规律层面的问题,那么是非常适合读博的;相反,如果对解决实践层面的问题更有热情,那我觉得也未必需要选择读博。

职业发展也是一样的道理,有太多的同学是因为对薪水的向往而不是对行业的热爱而选择了金融这个专业。但你必须知道,即使你毕业的时候如愿以偿进入了高薪的投行工作,如果你不是真心喜欢这个事业,那么你早晚会被压力逼迫离开这份工作;即使你学的是金融工程或者数理金融,但你热衷的是社团活动、公共事务,那么早晚有一天,你可能还是会选择加入公务员的队伍施展自己的抱负。定义你最终归宿的,一定是你内心渴望的自己。

我希望大家要相信自己而不是别人对你的界定,保有内心的自由而不屈从外在的规训,为自己的理念持续努力而不是企慕一时的风习而成为飘零的转蓬。要相信,把一件事做到八分好也许是因为物质,但是把一件事做到极致而获得真正的成功,那一定是因为热爱。

 

【谈学术】

曾把天亮做信念

最早有做科研的想法,是在六年前。当时我才大二,完全没有接触过科研,虽然平日里自己也喜欢写一点小文章,但那和学术论文根本不是一回事。在那时候,我的对科研的状态可以用“懵懂、很懵懂、相当懵懂”来表述。说懵懂,是因为,就科研而言,“发现经济问题”通常是学术研究的起点,但对一个尚未系统学习专业知识的大二学生来说,经济学基础理论知识还很匮乏,缺乏敏锐的经济直觉,很难提炼出一个好的经济学问题;说很懵懂,是因为即便自己观察到了一个有意思的经济现象、一个有趣的经济问题,但该遵循怎样的路径去科学、系统地分析,心里并没有完整的架构;说相当懵懂,我们都知道,在经济学科里,实证分析是当前主流的研究范式,这就需要掌握大量的计量知识,能够熟练使用各类计量软件,这对我来说是相当陌生的。

于是,有一个场景便在我的本科生活里常常出现:台灯下,电脑旁,一本陈强Stata,到天亮。那时候,我最经常访问的一个网站就是FT中文网。FT中文网较好地汇总了每日的财经新闻、深度分析以及专业评论,浏览FT中文网,是为了捕捉自己感兴趣的经济问题,启发自己的思考。在初步获得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后,我就会在中国知网上大量阅读相关文献,依葫芦画瓢,学习别人研究问题的“套路”。别人用了什么计量方法,我就对照陈强老师的Stata书籍一页一页地学,一个知识点一个知识点地研究。那时候的进展相当缓慢,学习的过程遭遇了无数磕磕绊绊、意想不到的坎儿,研究的过程就像挤牙膏、像跋涉在泥泞之地,几个小时没有一点进展那是太正常不过的事。在这痛苦的学习、研究过程中,支撑我的最强烈的信念就是,“天亮的时侯一定要有点进展啊,不然这一夜就白熬了,太对不起自己了”。我就是在这样的信念下,一点点地开启了自己的学术研究之路。

直到现在,本科学习生活的场景仍深深定格在我的记忆中。即便进入到了硕博连读的学习阶段,我也依然保持着这样的学习状态。我学硕的室友李刚,在毕业的时候,对我说的一句话,让我非常难忘,也令我十分过意不去,“因为你的台灯时常亮通宵,这两年,我都是面着墙壁睡”。

现在翻看本科的研究,很多时候都觉得十分幼稚,甚至“不忍直视”。但我依然非常感恩那段时光,它培养了我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塑造了我艰苦奋斗的精神品质,这对我现在乃至未来的发展来讲,都是无比珍贵的。

 

【谈学生工作】

肩膀要硬,心胸要宽

2015年以来,我先后担任了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硕士生党支部书记、博士生党支部书记。在担任硕士生党支部书记期间,我所在的支部获评了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先进党支部。最令我动容的还不是先进党支部的荣誉称号,而是即使在毕业后,当我们支部的同志在工作遇到困难、坎坷时,还能想到找我这位“老支书”倾诉。这也让我感受到了我们这个集体的温暖和团结。

进入博士阶段学习后,我担任了博士生党支部书记。博士生党支部是一个相对特殊的党支部,党员构成横跨7个年级,党员分布在南路、沙河两个校区,支部的党员普遍面临着较大的科研压力,各种主观、客观因素的交织导致博士生党支部在党员的日常管理和活动开展上都存在不小的困难。面对被动的工作局面,我们支委会的同志都没有选择退缩。为改变博士生党员年级构成多而不易联系、管理和服务的情况,我们在各年级博士生班的建制上成立了党小组,搭建起党支部与班级条块联动的路径,努力提高支部的工作效能;针对博士生党员因科研压力大而参与组织活动少的难题,我们提出了“以科研促党建,以党建带科研”的工作思路,并于2019年6月、2019年10月两次开展“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主题党建活动,活动的开展改变了博士生党员参与组织活动少的局面,受到了广大师生的积极响应和一致好评。

党支部的工作不仅需要我们能迎难而上、勇于担当,同时也要求我们能够想人所想、将心比心。在得知支部卢刚同志的女儿刚出生,离不开大人的照顾后,每次召开党员大会前,我都会主动联系卢刚,询问“孩子是否有人照顾”,尽可能地为卢刚同志协调开会时间。在11月中旬的一次党员大会前,卢刚同志动情地说“就冲你这个书记,我也会克服困难来开会”。

近五年的党支部工作锻炼,带给了我太多的收获与成长。首先,它磨砺了我的肩膀。让我在遇到困难时,能够坚定的迎难而上,敢于担当。同时,它开阔了我的心胸。这些年党支部工作的锻炼,让我更容易看得到别人的优点,听得进别人的批评,让我能多从别人的角度换位思考,懂得如何团结大家共同把工作做好。可以说,党支部工作带给我的收获与成长,让我终身受益。

 

【谈生活】

最亏欠的是家人

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我整个硕博连读期间的状态,我想最为贴切的莫过于“忙碌”了。刚开始硕博连读学习的时候,面对着比自己更加优秀的同学,总想着要怎么证明自己,每个学期都给自己安排了很多的事情,而这个忙碌的状态一下子就持续了五个学年。很多同学在和我交流的时候,都会提到我在校期间发了多篇文章。但或许只有我自己知道,每篇文章的背后又是怎样的忙忙碌碌,付出了多少个日日夜夜。因为自己保持着很高频率的科研节奏,我几乎很少有时间能关心家里的事情。有一年寒假回家,我才得知前段时间爷爷刚做了一个较大的手术。我非常吃惊,“怎么会呢!我平日和爷爷奶奶通电话的时候,他们都说身体很好呀!”。那时我才明白,为了不影响我的学习和科研,爷爷特意让家里的所有人向我隐瞒了他的身体状况。现在每每想起这些事情,我都非常非常愧疚。现在,每次回家,哪怕时间再短,我都要花1-2天的时间去两边的老人家里。我想陪他们下下棋、打打牌、聊聊天,可很多时候,因为着急修改论文,亦或是要处理手头的某项工作,本想陪伴老人的时间,最后只是换了个地点工作。现在,每每从家返回北京的时候,我都会想,这次在家,我有多少时间是真的花在陪伴家人了。想到这里,每次高铁开动的时候,我的心里总是特别难受。

这两年,最亏欠的就是家人,他们为我无私付出,而我为他们做的实在太少太少。当你经过一段长时间的艰辛努力,你会发现,生活总归是脚踏实地的平凡,所谓的平平淡淡其实都有意义。而我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尽可能多的陪伴自己的家人。

 

采访录:

记者:得知自己获评北京市三好学生有什么感想吗?最想感谢的人是谁呢?

李俊成:我非常感恩。我要特别感谢导师李建军教授对我的关怀与栽培。李老师对我的成长倾注了非常大的心血,可以说,每一个进步的取得都离不开老师的悉心指导、耐心帮助。我还要感谢学院党委的各位老师、学生党支部的各位同志。我在金融学院学生党支部的团队学习、锻炼了四年多,在老师们、同学们身上,学到了很多,收获很大。应该说,成绩的取得,是组织培养、团队熏陶的结果。当然,我还要感谢身边各位同学对我的关心和帮助。

记者:您有哪些兴趣爱好?您是如何平衡科研工作与兴趣爱好的?  

李俊成:我的爱好有阅读、诗创。我觉得我的爱好与我的科研工作正是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科研工作非常辛苦,是一个需要激情,且需要将激情随时燃烧起来的工作。因为只有这样,你才能敏锐地捕捉到有价值的问题,才能找到更好的研究视角。而在科研工作之余,阅读、诗创可以放松我的身心、愉悦我的精神、启迪我的思维,对我的科研工作起到了很好的补充。

记者:我们知道您即将应届毕业,您对自己的职业有什么畅想吗?

李俊成:马克思在《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谈到:“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作出的牺牲;那时我们所享受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悄然无声地存在下去,但是它会永远发挥作用。”我想教师正是这样一份为同时代人的完美和幸福而工作的职业,我非常向往。

 

 

 



上一条:“只需把每件事做得更好一点”的北京市三好学生—刘子扬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