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 中文 | English
 
 
 
 
当前位置: 首页>>校友园地>>校友活动>>正文
 
 

【校友风采】后起之秀,韶令之致——访中央财经大学80级金融王庆丰校友

[发布日期]:2014-11-05  [浏览次数]:

王庆丰校友,男,1980年-1984年,就读于中央财政金融学院(现中央财经大学);1984年留校任教;后调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作宏观经济研究;后担任海南国家开发银行副行长。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在秋高气爽的季节里,我们很幸运地采访到了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80级校友王庆丰先生。尽管刚从海南千里迢迢来到北京,王庆丰校友并没流露出丝毫的疲倦之容;相反,看到老同学的兴奋在王校友的眉宇间尽情流露,映红了那一张因身经百千历炼而成熟,却又因回忆青葱岁月而年轻的脸。在采访的过程中,王校友于谈吐间流露出了沉稳从容的风范以及坦率风趣的性格;其气宇轩昂,而又让人倍感亲切。因此,我们很快就抛开了因初次见面而产生的拘谨;沐浴在金色的夕照中,我们与他一道漫步于校园,跟他一起回首往昔青葱岁月。在他娓娓道来之下,昨夕的一切仿佛是一部不紧不慢的老电影,注满了激情和奋斗的画面一帧一帧地展现在我们眼前。

机缘巧合,相聚中财

人生中的多少机缘巧合,造就了日后生命旅途中的重要转折。当我们问道“您当时是出于什么原因选择了中财,选择了金融学院”时,我们以为他会回答选择是源于对金融的认识和憧憬,以及对未来金融业发展前景的看好。但是,我们听到的答案却让我们意料不及。“当时我选择中财,真的是非常巧合。其实来到北京是老父亲的意愿。”根据王校友的陈述,我们得知他出生于甘肃的一个小农村,生活条件比较艰苦,而他的老父亲认为男孩儿就该到大城市里见识见识,所以就踏上了北京求学之旅。当我们问及为何在北京众多高校中选择中财,选择金融专业时,他的回答也是蛮有意思的:“当时我是查了新华字典,了解了金融原来是资金融通的意思,觉得这个专业挺厉害的,所以就报了。”听罢,我们心里为这批老学者过去条件的刻苦、消息的闭塞而感到了心酸——选择大学与选择专业对现在的我们来说是何等重要的一件人生大事啊!回想当初我们填报志愿的情形,彻夜未眠,辗转反侧,费尽苦心,为的只是让自己能够选上一个发展前景好、能激发自己学习的兴趣,同时又能找到一份好工作的专业。但当年的校友们,由于生活在知识匮乏、消息闭塞的年代,他们只好把人生、把未来交给随机的选择。他们的未来在当时的他们看来,充满了未知;漫漫长路,等着他们携着勇气迈步向前。对比之下,我们倍感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也下定了决心要好好珍惜所拥有的一切。

峥嵘岁月,苦中作乐

谈到入学后的母校和校园生活,王庆丰校友笑着说当时的中财校园就是一个非常小的院子,与现在的中财相去甚远。在文革时中财曾被勒令停办,校区被北京市卷烟厂侵占。由于处在北京特殊地理位置原因,中财在文革后复校时本着“哪里跌倒就哪里爬起来”的原则坚持在原校址上复校,在校师生当时曾与卷烟厂进行了对抗与斗争。据王校友所述,当年的他还参与了游行,与老师、同学们经过几年不屈不挠的斗争终于收回整个校园。回忆起这件事,王校友脸上还流露出了丝丝的自豪。正是有了前辈们的不屈不挠、坚定不移,我们那可爱的校园才得以继续发展壮大,吸纳群英。

谈及过去的学习环境,王校友坦言的确很苦。但他深知学习机会来之不易,因此也倍感珍惜。课上他认真听讲,课下与同学们进行激烈的讨论,整个学校弥漫着一种踏踏实实、不浮夸不浮躁的淳朴学风。不过条件虽苦,王校友也是一个懂得苦中作乐,能在学习与生活中寻找平衡的人。据王校友的回忆,年轻的他特别喜欢踢足球,在课余时间他经常约上三五球友一起踢球玩乐,日子甚是欢乐。而当年朝气蓬勃的他也毫不例外地具有男孩子的淘气与贪玩——他坦言道,为了踢足球,自己也会偶尔翘翘课。说到这,王校友的目光不经意地停驻在远方,那个虚无的却又真实存在过的远方。他的目光仿佛拨开了层层岁月的薄雾,越过了二十年的时间跨度,终于看到了当年的那个自己。此刻的他,脸上泛着因怀念而快乐的红晕,还杂揉着点点的辛酸。正是过去的峥嵘岁月,成就了这么一批有勇气,有理想,能坚持,能吃苦的中流砥柱。

共同成长,此情最真

在王庆丰校友看来,他在大学生活中所收获的友情是他人生中最弥足珍贵的宝藏。刚入大学的王校友仅有16岁,而同班同学普遍都比他年长,年龄最大的有26岁。由于年纪小,同班同学们都把他当作弟弟,对他关怀备至。而他在学习上、生活上遇到问题时,同学们都会积极伸出援手,给予他指导与帮助。因此,谈及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人时,王校友毫不犹豫地道出了同窗学子们。虽然王校友年龄较小,当时的他与同班同学们相比,思想仍未成熟,也不太懂事,但他的英敏天资使他成为了后起之秀,而他所具有的天然韶令也让别人对他刮目相看。

虽然当时的校园环境无法与现在相提并论,物质生活也极其贫乏,但大家的精神生活却充实满足。大学同学间的友谊是最纯洁,最质朴的,不会夹杂着其他的利益关系。整个班级就像一个大家庭,大家心心相印,不分你我,友谊长存。据王校友陈述,他们班在毕业五周年、十周年、十五周年和二十周年时均举办了较为大型的班级聚会,大家出谋划策,共同出力,使大型班级聚会得以成功举行。而王校友每次到北京也会相约三五同窗知己,促膝长谈。正是大学期间的携手共进,为如今的深厚友谊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立志报国,几经磨砺

在1984年刚毕业的时候,王庆丰校友选择了留校任教,希望能把所学的金融知识传承下去,传道授业解惑,担当后辈们的指路明灯,力求为国家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由于王校友自身具有超人的研究潜力,他当时的一篇关于银行盈利性的文章引起了轰动,对国内商业银行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并由此奠定了他为祖国金融环境发展作贡献的第一步。

后来在三角债盛行的经济大背景下,王校友在朱镕基总理的号召下到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进行宏观经济的研究。在国务院工作了一年后,由于海南出现了柜台交易,场外交易扰乱了市场秩序,因此朱镕基总理下派王校友到海南进行调研。怀着一颗立志报效祖国,为祖国做力所能及的贡献的心,王校友为自己所经历的半生磨砺深感无悔。

而在海南的时候,王校友偶遇了一位建行的行长,该行长当时主要研究股份制,希望王校友能到海南搞信托业务。至此,由于各种偶然,王校友在海南扎下了根,也为海南的信贷发展作了努力。

谆谆教诲,悠悠师情

在谈到对师弟师妹们学习、成长的建议时,王庆丰校友语重心长地教导说,一定要勤读书,爱读书,广读书。读书可以提升一个人的精神品质,开拓一个人的视野,锻炼一个人的逻辑思维能力。而且阅读的范围要广,不要仅局限于专业书籍,而要多涉猎其他学科的知识,努力成为一名全才,做到全面发展。

谈到对母校、学院发展的意见和建议时,他认为如今的老师缺乏实践锻炼而过于注重学术。虽然学术研究是指导实践操作的根本,但两者之间需要找到一个平衡点。而中财本质上是一个输出实践人才的培养基地,如果老师们只着眼于学术科研,会使知识逐渐脱离实践,老师们也难以担当起培养实践人才的重任。对此,王庆丰校友建议学校应加强对老师们的实践培养,让老师们具有更多的实践经验。

最后,谈及对年青一代工作的最重要的品质时,王庆丰校友认为应届生和在校生应注重培养自己的团队合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尤其在应聘的无领导小组讨论中,招聘单位最希望聘用一些懂得团队合作,具备较强的沟通能力的人。因此,在校生可以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和寒暑假的时间参与社会实践、实习,逐步融入社会,为未来的职业道路作好铺垫。

在与王庆丰校友的交谈中,我们感受到他对后辈们的殷切期望,也深感他的语重心长。从他的谆谆教诲中,我们获益良多;他就如一位恩师,成为了后辈们人生道路上的一盏明灯。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记者:饶晓蕾)



上一条:【校友讲堂】金融学院举行校友大讲堂之六:走进资本市场 畅谈职业规划 下一条:【校友风采】恰同学少年——访中央财经大学80级金融班史原校友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