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8日16:00-18:00,鸿儒全球金融治理系列讲座第四期在中央财经大学沙河校区13号学院楼125教室成功举办。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G20可持续金融工作组联合主席、净零政策任务组专家组成员王信先生以“从G20可持续金融工作组的运作看可持续金融国际交流合作”为主题进行深入的分享和交流。中央财经大学校长助理、金融学院院长张学勇教授出席并发表欢迎致辞,全校百余名师生参加了本次讲座。

讲座现场
讲座由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国际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鸿儒金融教育基金会理事长张礼卿教授主持。

王信局长演讲
王信局长从四个方面进行了主题分享。首先,王局长介绍了G20的架构与可持续金融工作组(SFWG)的演变历程。他指出,G20作为全球最重要的国际经济协调平台之一,涵盖十九个国家和欧盟、非盟,其下设的多个工作组围绕G20重点议题进行讨论和推进。2016年,为了更好地推进绿色金融发展,G20设立绿色金融研究组。该小组于2021年演变为“可持续金融工作组”(SFWG),进一步明确了工作目标与讨论议题,即致力于动员全球资金支持可持续发展,特别是应对气候变化的有关努力。
随后,王局长详细讲解了SFWG的治理和运作机制,着重介绍其治理架构、联席主席确定机制和运作模式。SFWG每年设定重点议题并发布报告,2023年起,SFWG议题呈现延续性,并不断具体、扩大和深化。2025年,SFWG将围绕“强化全球可持续金融架构”、“同源资金支持其后适应和公正转型”和“释放碳市场融资潜力”开展工作。他表示,SFWG重在达成共识,秉持求同存异的合作精神,成果由成员自愿落实。从实际效果看,有关成果虽无约束力,但仍有较大影响力。
王局长指出,在SFWG合作框架中,作为联席主席,中国在议题设置、讨论、分工报告撰写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提出纲领性文件、推动设立技术援助行动计划(TAAP)指导委员会、倡导构建全球可持续金融标准体系等举措,为工作组贡献智慧。中国还积极向SFWG推荐我国的优秀实践案例,为世界可持续金融发展贡献中国方案。此外,积极推荐专家和发言人加入高级别专家组,选派国内专家在工作组会议上分享成果与经验,促进该领域的学术交流与知识共享。
当前,美国的国内政策不确定性对全球可持续发展进程造成了不利影响,其外交领域的单边主义做法也将严重削弱国际组织和多边开发机构对可持续发展的支持。王局长指出,强化可持续金融领域的国际交流合作已经成为当务之急。国际社会应团结协作,积极支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等多边机构在可持续发展领域发挥更大效能。特别是,应努力推进 IMF 份额改革,提升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助其更好应对气候问题。在国内层面,我国应加强机构内部与部门之间的协调联动,将绿色低碳转型纳入金融监管与宏观经济政策核心议题。同时,充分调动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引导金融机构、企业与社会资本参与可持续金融实践。在国际层面,坚持多边主义,秉持 “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 原则,巩固现有合作成果,强化 “一带一路” 绿色发展国际联盟等平台作用,推动绿色贸易合作,加强与欧盟、日本等经济体在气候投融资、标准制定等领域的务实合作,在兼顾公平与效率的基础上实现全球可持续金融发展。
王信局长鼓励同学们关注可持续金融发展,对相关课题进行深入研究。他希望大家能以敏锐的洞察力捕捉行业发展趋势,以扎实的专业知识为全球可持续金融发展建言献策,更多地在国际舞台上发出中国青年的声音,为推动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与力量。

听众与演讲嘉宾互动
分享结束后,老师和同学们踊跃提问和发言,围绕国际气候环境基金、气候压力测试、农商行在气候风险方面的应对等相关话题与王信局长进行了讨论。最后,张礼卿教授进行了简要总结,并再次感谢王信局长的精彩分享。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鸿儒全球金融治理系列讲座”是由鸿儒金融教育基金会资助,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中央财经大学国际金融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高端学术讲座,旨在通过邀请国际金融组织的经济学家和业务主管、国内外金融机构的高管和资深专家和学者等来校开讲,加强学生对全球金融治理的理念和模式,以及国际金融市场动态变化和监管前沿趋势的了解。
撰稿:汪予晴
审核:彭俞超